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振兴的发展,人才既是源头活水,也是创新引擎。近年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界镇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思想站位和工作站位,牢固树立人才意识,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的引领作用,确保人才在乡村振兴伟业中落地生根并开花结果。


(相关资料图)

选好配强乡村振兴“领头雁”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农村,村干部是各项政策的推动者、落实者,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尤为重要,“有勇有谋”“能说会干”是基层干部的“标配”,而村集体经济发展是基层干部的“出彩点”。

2021年,中界镇通过严格标准“选”、把准方向“育”、提高待遇“激”、注重实效“用”等多措并举,坚持“一升一降”原则,优化村干部学历、年龄结构,发挥好青年人才支撑作用,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猕猴桃挂果。

“从致富带头人、外出经商、大学毕业生和农村实用人才等优秀人才中,选择有回村任职意愿的人员进行回引,保障优秀村干部人选储备力量,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镇党委书记黄进说。

据了解,该镇2021年共调整村级党组织书记和村(居)委会主任21人,全部实现了支书主任“一肩挑”,“一肩挑”的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39岁,35岁以下7人占33.33%,36-45岁8人占38.1%,45岁以上6人占28.57%;学历上,初中及以下学历1人,占4.76%,高中学历10人,占47.62%,大专及以上学历10人,占47.62%;待遇报酬上,“一肩挑”的村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平均4275元/月,最高4385元/月,最低4185元/月,平均年收入达到了51306元。

中界镇庄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勇就是2021年11月换届选举选入村干部的。

葡萄挂果。

2021年,在外面做了20多年蔬菜批发生意的张勇,在庄严村第一书记杨佐军和老支书沈芝友的动员下,毅然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以前只考虑自家的发展,不在这个位置上,根本不会去考虑村上的事情。自从当上村支书,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带动大家一起发展、村集体经济拿什么做文章?我天天就在村里转、在心里想啊。”张勇说。

刚上任,他凭借自身长期做蔬菜批发的资源优势,无偿拿出2万元资金,帮助村民购买种子、薄膜、农药和绳子等农用物资,带领村民发展豇豆产业。

2022年,试种43亩豇豆,卖了近5000斤,还有西葫芦、黄瓜、圆小瓜等等,张勇全部按市场价和村民结算。在他的带动下,今年庄严村种植缸豆、茄子、西红柿、圆小瓜等104亩,村民纷纷表示来年还要扩大种植规模。

“百姓要增收,还是要靠发展产业,村民种出来的蔬菜,我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做好产销对接,把蔬菜产业做到利益最大化。”张勇信心满满的说。

1985年出生的孙家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龙智,2011年换届时,37岁的他放弃风生水起的商贸生意,回村挑起乡村振兴大梁。

2022年8月16日,作为沿河唯一一个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参加了贵州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代表大会,回来后发动村民在空心李林下种植羊肚菌,自己亲自带头种植30多亩,带着村民一起发展。

“对于孙家社区的群众来说,发展产业并不难,难就难在大家没技术,更不知道羊肚菌如何种植、管护和销售,技术含量高、投入大、没市场,所以人人都在观望。”龙智说。

“我先做,做成功了,我把经验告诉大家,大家一起做,确保稳赚不赔。”为了帮助大家解除后顾之忧,龙智挨家挨户走访、开动员会、入户指导、学习培训,传播新理念、传授新技术。

“换届,换出带动有力的好‘头雁’、团结务实的好‘两委’,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谱写新时代中界多彩绚丽篇章提供坚强组织保证。”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喜说。

羊肚菌。

着力汇聚人才振兴“源头活水”

中界镇是以农业为主的山区乡镇。近年来,该镇围绕全县“五类人才培育三年行动”计划,以“鱼米中界”为目标任务,围绕农业产业发展等,培育引进一批管理层次、技能技术类人才,全面启动了“三农”人才培育计划。

在外创业的土地坳镇人文猛国,得知中界镇鼓励农业技能技术类人才来镇创业发展后,到该镇龙兴村,利用当地优质土地资源,以“农场+农户”模式建立了“农兴农场”,探索出集种植、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目前我们主要开发了‘黔水’1、2、3号大米,有普通包装和精包装,主要销往本地及周边市场,高端产品已成功推上了广东等沿海城市星级酒店的餐桌。”文猛国说。

经过几年的探索,“农兴大米”的品质和味道得到了客人的认可,“中界精米”名气也越叫越响。

2022年底,文猛国还扩大了规模,与龙兴附近村的村民签订稻谷种植协议,按照“农兴大米”的品质标准种植稻谷,不仅传播了科学的种植技术,还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中界镇不仅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农业技能技术型人才,还要求各村积极动员有思想、有能力、有干劲的年轻人回乡发展,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今年39岁的水田村村民赵静波,在村干部的鼓励下,拉上弟弟回到家乡,种植了150余亩柑橘。

“当他们两兄弟找到我说想回村里发展产业后,我们及时召开会议讨论,接着帮助协调土地,组织劳动力移栽,帮助他们把这片产业做起来。”水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智刚说。

赵静波介绍,为了确认村里的土地是否适合种植沃柑,他特意去盛产柑橘的广西桂林考察,发现水田村的地理、气候、土质与沃柑的生长环境很贴近。同时,意外了解到甜度高的金秋砂糖橘也适合在水田村生长,于是就购买了4500株沃柑苗木和2000株金秋砂糖橘苗木。

长沿乌江现代农业产业园果蔬示范基地。

“下步我要把水田村这些集中成片的撂荒地全部流转过来,发展沃柑、砂糖橘、金秋砂糖橘、樱桃、葡萄等水果,发展成为水果家园。”赵静波说。

“我们这些老年人不能外出务工,在柑橘基地干活可以赚点零用钱,我们非常支持村里发展产业,以后还有个务工之处。”采访中,水田村村民罗秀英告诉笔者。

据赵智刚介绍,水田村将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引导在外有创业意向、有技能技术人员回村发展,带动村民就业,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是推进乡村振兴最重要的力量保障。”黄进说。

据黄进介绍,目前中界镇有高级农艺师3人,在全县23个乡镇(街道)中是最多的。

今年58岁的肖永先,是中界镇3名副高级农艺师之一,从1992年起至今,一直在中界镇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30年来,他始终保持科学严谨的精神,踏实、勤劳、拼搏、奋进,为推进中界“三农”高质量发展奉献了青春力量。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坚守初心,坚持深入田间地头,搞好科技培训,做好示范带动,做好技术传帮带,为中界农业高质量发展,为持续推进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肖永先说。

从中界镇党建办摸排数据可看出,全镇有在校大学生407人,中界籍在外从事教育、医疗、金融企业等行业人员321人,个体工商户160人。

“这些人才都为中界镇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镇党建办负责人张田说。

协作架起人才交流“合作桥”

脱贫攻坚期间,江苏省张家港市善港村结对帮扶中界镇高峰村,打造了脱贫攻坚样板村。

2022年8月,张家港市善港村结对帮扶产业整体移交给高峰村后,高峰村进一步加强和张家港市善港村对接,落实技术骨干继续帮扶高峰村,在组织建设、产业发展、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开展了“面对面”培训和延续发展,建立了人才延续、技术延续、市场延续、管理经验延续、协作机制延续的“五个延续”机制,助推高峰村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

2021年,广东省东莞市长安组团(长安镇、大岭山镇、高埗镇、石龙镇)结对帮扶中界,再次为中界乡村振兴带来了新机遇。

2021年6月以来,中界镇实施东西部协作项目21个,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4355万元,长安组团镇级专项财政资金95万元,获得东莞社会捐赠资金407.7余万元,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造及文化宣传进行谋划和打造,项目的落地实施有效带动村民就近务工和村级产业的发展。

同时,中界镇还积极参与长沿乌江现代农业产业园共建、招商引资、就业帮扶车间建设等,多渠道推进产业合作和人才交流。

“2021年以来,东莞市长安组团派出支医、支教及各类专业支援人才,为中界医疗卫生、教育事业、农业技术注入了新动能。”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田永奇说。

中界镇坚持把提高人才队伍能力素质作为东西部协作的重点,大力开展干部交流、人才援助。

2021年5月,在东莞市高埗镇教育管理中心担任镇少先队总辅导员的张明勇,是教育帮扶队伍中的一员。他被派到中界镇挂任中界中心完小副校长,除负责学校的德育和少先队工作外,还主动申请负责六年级3个班和五年级1个班的音乐课,同时还负责学校合唱社团和鼓乐队的组建和训练。

在支教过程中,张明勇把东莞的优质教学以及他熟悉的德育管理、少先队等工作经验融入帮扶中,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及管理改革。在他的协调下,广东省冼涛少先队名师工作室与中界镇教育管理中心签订为期两年的结对帮扶协议,为两地少先队工作提供了交流平台。

2021年8月,东莞市高埗医院超声医学科主治医师麦浩彦主动申请到沿河开展为期一年的医疗帮扶,按照东莞市驻沿工作组的统一部署,麦浩彦被安排到中界镇卫生院进行帮扶指导。

在麦浩彦的精心指导下,中界镇卫生院超声医学检查技术很快有了质的提升,附近乡镇的村民都知道中界卫生院从大城市来了一个“超声”专家,其他乡镇的医生也闻讯赶来向麦浩彦学习。

“沿河人民勤劳善良、热情淳朴,能为沿河医疗健康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是我的荣幸,我会尽量把技术教给超声医生,让他们能够帮助更多的病人。”麦浩彦说。

2022年10月,东莞市长安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陈艳红到中界镇开展为期3个月的帮扶指导。

在帮扶指导期间,陈艳红实地察看了中界油菜栽种、食用菌种植等。“她很吃苦,每天都要求我带她到田间地头查看产业情况,回来后还要写调研报告。”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任波告诉笔者。

东莞市长安组团分批次选送教师、医疗、农技等专业技术骨干到中界镇挂职帮扶,开展人才援助。帮扶人员在工作期间通过实地走访、撰写调研报告、开展座谈交流、建立帮扶关系等,促进了技术交流和成果转换。同时,中界镇已选派人员到东莞长安镇交流学习。

截至目前,东莞市已累计选派三批13名专业技术骨干到中界镇帮扶。通过人才互派交流,带动提升专业能力,实现人员互动、技术互学、经验共享,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中界镇以“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抢抓机遇、守正创新,全面实施“五类人才培育三年行动”计划,为人才振兴注入“源头活水”,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图/文 肖玉叶)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