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B48》(以及另一本分析日本偶像的作品《Idols and Celebrity in Japanese Media Culture》)是由在日本学习的美国人类学家Patrick W. Galbraith以及Jason G. Karlin完成于2018年的文化批评著作。在书中,二位作者追溯日本偶像发展历史,分析AKB48本身的特点、偶像和粉丝的关系以及AKB48全球关系等方面,对尚未遭遇山口真帆事件以及疫情的AKB48进行了一定的讨论和分析。
1.日本偶像的历史
日本偶像的起点是1971年出道大红的南沙织。偶像的诞生和日本商业媒体体系发展密切相关,这个体系产生了对偶像的渴望,偶像在各种形式的媒体中激增,成为日常世界的一部分。作者指出,媒体组合中的偶像是“一种吸引和扩散的技术”和“一种连接的技术”。换句话说,偶像鼓励跨平台、跨背景和跨场所的互文和亲密媒体参与,从而扩大其影响力。70年代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电视等信息媒介不断扩张,偶像产业也应运而生并且迅速形成热潮。到了80年代,偶像浪潮也没有散去,尤其是以松田圣子为代表,松田和她的制作人比以往任何人都更掌握了偶像形象,松田圣子成为了连接公司、节目、产品和观众的“形象商品”。偶像的出道将制作人和广告商、内容和商品、观众和消费者聚集在一起。
90年代J-pop崛起,偶像相对进入冰河期。但是日本的媒体结构依然对偶像有利,90年代中后期SMAP的成功就是代表。伴随邦乐的高峰是洋乐是衰落,有学者指出这是这和电视以及tie-up相关,这表明了媒体组合的优势及其在媒体平台和表演流派中出现的必要性,换言之,与其说是品味,不如说是在日本推广日本音乐家的营销策略让邦乐在市场上占据较大份额。
(资料图)
这样的媒体宣发优势为偶像复兴奠定基础,偶像的跨媒体和跨流派部署建立了媒体机构之间的联系,并加强了观众的热情。偶像由于多重同时上镜,成为信息的密集载体,并被互文阅读。SMAP的成功离不开他们在综艺上的努力,粉丝通过这些电视节目更多关注和了解他们的偶像,这导致了一种“亲密”的观看体验;而时尚剧通过关注偶像以及他们扮演的角色的生活方式或者角色之间的互文性来增加剧情的吸引力,制作时紧密的时间表与最新潮流产生共鸣。这样偶像和粉丝之间的“亲密关系”是“情感联盟”的基础,这种“情感联盟”(affective alliances)也存在于偶像带来的媒体制作人、节目和产品之间。无论是SMAP还是松田圣子,这些与粉丝相对不直接接触的仪式对于涉及偶像的情感联盟来说都是绝对必要的吗,而媒体更是AKB48生存的基础之一。
小猫俱乐部和早安少女组可以说是AKB48的直接先驱者。小猫俱乐部给AKB48带来了成员的普通性和成员的定期更新两个重要的思路。小猫俱乐部的偶像们被呈现为“真实”的人,在生活经历上比明星更接近观众。一个成功的小猫俱乐部成员不是靠天赋,而是靠勤奋和毅力赢得了粉丝的支持。从一个“业余”的形象开始,小猫俱乐部有意识地向观众展示了他们塑造个人角色的幕后过程,这将粉丝定位为“参与偶像的制作” 同样重要的是,该团体成员的定小猫俱乐部成为一个可以与其他人相比的偶像展示场所,并在聚光灯下的短暂时刻寻求支持,小猫俱乐部的模式鼓励粉丝围绕特定的会员组织起来;这些粉丝中有许多是成年男性,这加剧了这种成员的动态性。更多的成员,他们在平凡中平易近人,在地位上脆弱,需要支持,使小猫俱乐部在竞争中成为偶像和粉丝团体的集合体,这与早期的偶像有着根本的不同,它直接从粉丝和偶像的情感联盟中汲取销售额。
这种距离的拉近,或者说拉近偶像和粉丝的距离,是导致AKB48的偶像体系的一个关键发展。但是早安少女组更进了一步,正是早期成员在大街上卖她们的CD,使得偶像走近街上的人们,而这一经历为她们赢得大量的草根支持。早安少女组通过各种与观众接触的方式产生口碑她们与粉丝的互动和对支持的呼吁是故事的核心,AKB48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形成了“触手可及的偶像”。早安少女组不断毕业更新团体和以“小而不具威胁性的女孩”的形象来吸引那些因20世纪90年代经济和社会动荡而被心理受伤的男性观众的思路也被AKB48延续下来。
如何构建粉丝参与感
(1)公演
到了AKB48的时代,偶像最需要的是粉丝的参与,不管男女,偶像都是受人喜爱的对象。偶像和粉丝之间的关系可以体验为友谊,甚至爱情,培养这种关系是偶像成功的关键。AKB48的口号是“你能遇到的偶像”,表达了他们对希望经常见到偶像的观众的吸引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位于秋叶原的AKB48剧场举办的公演,尽管AKB48剧场很小,而且有柱子阻挡视线,但是AKB48剧院的建筑有助于形成粉丝观众,因为一次只有少数人可以观看现场演出;当一个人进入舞台时,观众离舞台很近,离前排只有两米远,AKB48剧场的两大支柱虽然阻碍了一些观众的视线,但也鼓励观众关注出现在他们有限视线中的偶像。总之,剧场是一个亲密的空间,确保了一种强大的共同存在感。和偶像公演时面对面可以产生一种“一见钟情”式的虚幻体验。秋元康为AKB48创作的公演歌曲,确保受欢迎的成员可以自己或二重唱小部分,这为粉丝们呼喊偶像的名字和表示支持提供了机会,公演时的“Talk”给观众的重要机会更了解他们,并在对话中大声回应。从小猫俱乐部到AKB48,方向发生了逆转:AKB48没有像小猫俱乐部那样从媒体走到可以与粉丝见面的舞台,而是从舞台走到了媒体,AKB48专注于发展偶像和粉丝之间的情感关系,从而推动销量和该团体向更广泛的观众扩大影响力。
(2)握手会
除了公演,握手会也是非常重要的情感经济内容。从外表而言,偶像外表可爱式日本偶像的基础,式一种媒体和消费文化现象,在同一个十年首次出现的偶像已经成为许多女孩和女性的榜样。偶像的象征功能是成功地驾驭社会成熟,塑造一个“公开可爱”的人物形象。偶像在杂志和电视上被介绍为他们那个时代年轻人的理想。它们也是人们生活方式和时尚信息的载体。作为模特、歌手、舞者、名人和演员,偶像体现了一个创造性的、交流性的主体的理想,与他人合作良好,并获得他们的爱和支持。情感经济下,可爱的偶像可以让人产生“一种轻松、幸福、满足、兴奋、激情的感觉——甚至是一种联系或共同体感”。基于以上,AKB48革命性的模式是“直接接触和音乐会是CD销售的关键,直接体验是主要内容,CD和歌曲是她们的工具”换言之,AKB48主要内容不是音乐,而是直接体验,购买CD即可获得,最终形成卖CD包含握手券的策略。早在几十年前,小猫俱乐部和其他偶像就已经预料到了这种做法,但AKB48在将CD和高级体验之间的关系系统化,或者说购买实物以获得共同存在和联系的机会方面做得比任何其他团体都多。甚至柏木由纪最近才在自己的直播中说到,握手成绩在AKB48中比其他都要重要,而运营也根据握手成绩选择捧哪位年轻成员。
(3)总选举
随着AKB48从2009年开始大规模进军主流媒体,加之握手和公演由于粉丝数量变多而越来越难,这些加剧了粉丝们因为见不到偶像而形成的沮丧情绪。为了增强粉丝对偶像活动的参与感,秋元康创造了总选举制度。秋元康在“我支持的成员”的概念基础上,告诉粉丝们站出来,自己决定谁将成为AKB48的中心,谁将成为最受欢迎、曝光率最高的成员,以及她周围的选拔成员。大选标志着对粉丝的喜爱、依恋和活动作为价值来源的重大认可,如果投票就是爱,那么更爱偶像的粉丝会购买更多的CD,以便投更多的票并表达这种爱。反过来,偶像们努力赢得粉丝们的喜爱。这是一种情感消费,不是理性的经济学可以衡量的。AKB48的偶像就像是兜售浪漫关系幻想的主持人,粉丝为了自己的努力获得认可而买CD投票。这种情感经济嵌套在日本招待俱乐部之类的服务业和娱乐业中。因此,总选举不仅让AKB48解除了粉丝流失的危机,还为AKB48销量腾飞提供了很好的助力——AKB48销量最高的几张单曲都是总选举投票单,例如《再见自由泳》《拉布拉多巡回犬》和《Teacher Teacher》。
(4)养成系与恋爱禁止条例
AKB48的养成系特点也是作者关注的点。随着情感经济学的兴起,观众对舞台真实性的渴望也随之发生了转变。业余已经成为当今流行音乐的一种有价值的品质粉丝对表演者的情感投资,受众开始将自己视为偶像共同制作人,在可及性和平庸性方面,他们与受众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作者将这一现象追溯到70年代卡拉OK的兴起带来的业余表演者的增长。像AKB48成员这样的偶像是关于“成为”的过程。这是从一个激进的想法开始的,即那些没有完全发展和准备好的表演者应该被放在舞台上,让他们失败,在观众的监督下努力,并在观众的支持下成长。它代表了表演者和观众之间一种新的共生关系的出现。许多女偶像在19岁左右就毕业了,她们的职业生涯与成为一个性感的女人密切相关。AKB48在选择没有专业经验的女性和年轻女性时,目的是确保秋元康所描述的性格和外表的“粗糙”。偶像“粗犷”的性格,以及她未经雕琢的表演,对人们感知到的真实性至关重要,而不是流行天后那样在表演的各个方面,从发型、化妆到唱歌、跳舞,都力求完美无瑕。通过将AKB48置于日本日常生活的背景下,偶像的平凡是原型“邻家女孩”的一个版本。这样,AKB48的成员是一般的,但更“真实”,而专业艺术家是奇观的,但“不近人”,AKB48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观众对真实的渴望,这是电视真人秀和选秀节目中反映出来的向平凡的转变的一部分。
作者还讨论了恋爱禁止条例。在欲望的产生上,像AKB48成员这样的偶像的身体既性感又被禁止。AKB48的大部分歌词都是秋元康写就的,通过她们所唱的歌曲和期望她们坚守的贞操,粉丝将幻想投射到她们身上。不像所谓的写真偶像,她们的职业中心是摆姿势拍海报照片和展示令人印象深刻的身材,AKB48的成员保持了他们的纯粹形象,同时暴露了他们的身体(从来没有完全暴露)。这些AKB48的图像作为一种高度色情但不加修饰的现实的象征,在平凡中象征着真实。偶像的软核形象的吸引力来自于他们未经雕琢的业余风格的真实性。这样一来,偶像既天真又性感,既是儿童又是成人,被当作性幻想出售,却因现实中的性行为而受到惩罚,正因为如此,秋元康才会设计恋爱禁止条例这条不成文的规定来约束成员,避免这种偶像身上的二重性被打破。但是到了2023年,随着日本娱乐圈的变化,AKB48很多人已经对这条规则提出了质疑,那么这样的幻想如何持续下去呢?
3.对AKB48的文化批评
但是,从文化批评的角度,作者借助了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等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评理论,对AKB48背后的文化工业进行分析。法兰克福学派指出,文化工业是指一个松散的企业集团,它生产大众文化,或用于大众消费的媒体和物质文化。它这样做是为了追求利润。由此产生的“同一性”,可以理解为大规模生产逻辑的标准化特征,被伪个性化所掩盖。这意味着,在大规模生产和消费的循环中,消费者基本上一遍又一遍地得到同样的东西。文化工业形成缺乏批判性的“单向度的人”,也就是说,文化工业的力量在于它能够制造出被动的、依赖的消费大众,使消费大众处于一种分心的状态,也就是说,它占据了人们的思想。寻欢作乐变成了例行公事,就像工作和休闲变得像例行公事一样。偶像就是日本文化工业的产物,是日本生产者在娱乐产业寻求利润而不是创造更伟大的作品的产物。以情感联盟为基础的情感经济学虽然超越了当时法兰克福学派的想象,但是说到底AKB48的偶像也是大规模标准化、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同质性文化产品,她们对社会公民的心理作用、形成的定期看共演握手甚至投票的习惯也如霍克海默他们所言,让定期娱乐成为日常生活的惯常,从而不断送钱给文化工业,最终加强资本的权力,削弱批判的态度。哪怕粉丝看起来是在“选择”,实际是也是在秋元康以及背后的电通等资本家框定的范围内选择,最终逃不开资本的魔爪。如作者引述的,情感经济“以相互但不对称的方式满足了多个参与者和机构”。但是也有批评者指出,生产者在文化工业中并非完全被动的被塑造者,生产者也需要注意消费者的反馈和需求,而不能随心所欲给消费者灌输自己生产的文化产品,AKB48也无法按照自己设想的路径去发展,推出的一些成员,例如岛崎遥香和向井地美音等人都没有预期的粉丝支持度。
的泪水
在书中,作者关注到了一个被忽略的角度:眼泪。AKB48成员这样的偶像最引人注目的事情之一就是哭泣。在日本,流泪是对女偶像的重要要求,也是她们为粉丝表演的劳动的一部分。在AKB48剧场的演出是成员们向粉丝和彼此倾诉和表达情感的机会。例如总选举排名前列的成员领奖时候落泪,毕业演唱会上分别落泪等等。对于粉丝来说,看到自己的偶像在职业生涯的这个时刻哭泣,粉丝同情她,和她在一起以至于被感动了。有趣的是,这与支持和关心他的偶像的强烈愿望相伴随,而他们的偶像在她脆弱的时候需要他。在战后的日本流行音乐中,眼泪是一个常见的主题,一些批评者认为眼泪代表对社会秩序的投降。他认为,我们认同的不是他人的痛苦,而是控制自己情绪的困难,当以这种方式流泪时,个人认同情感表达被认可的有限背景。流泪是一种情感的释放,而偶像会促进这种释放。当然,眼泪的含义没有那么简单,很多人指出眼泪不仅是投降,还有抵抗、自我照顾等等。可以说,流泪在AKB48的偶像中式感染情绪、拉近偶像和粉丝距离的重要策略,适当落泪表达出自己复杂的情感可以让粉丝感同身受,可惜作者没有更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期待有更多的人能讨论这些有趣的细节。
和女性
作者还将AKB48和乃木坂46作对比,观察AKB48女粉的吸引能力。尽管秋元康称赞AKB48在推广几乎任何产品或服务方面都很有效,但直接吸引女孩和女性作为有抱负的模特,结果喜忧参半。虽然AKB48开始登上女性杂志封面,并且代言女性产品,但是从结果来说,但AKB48家族成员的部署并没有像秋元康承诺的那样神奇地“移动产品”(move product)。更直白地说,AKB48早期成员吸引女性的力量被夸大了。称他们为“榜样”在当时往往是规定性的,而不是描述性的。而作为对比,乃木坂46的成员开始在女性杂志的封面上获得成功。桥本奈奈未、西野七濑等成员都与女性时尚杂志签订了模特合同,她们时尚的外表和风格吸引了那些将这些偶像视为时尚和可爱的典范女性,乃木坂46的成功,包括其CD的销售,主要来自于越来越多的女性粉丝;在乃木坂46的握手活动中,大约20%到30%的参与者是女性粉丝。这些乃木坂46的女性粉丝不仅从事与男性粉丝相同的支持偶像的活动,包括购买多张CD和参加活动,还消费他们宣传的杂志和产品,最具代表性就是白石麻衣。针对作者的研究,我比较好奇是作为AKB48的时尚先锋的那几位成员,例如小嶋阳菜等成员的女性粉丝比例和乃木坂46成员如何。AKB48成员女粉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AKB48不卖姬,不去打着女同的旗号让女粉丝磕CP。作为对比,在中国的SNH48,女性粉丝比例就相当高(据我在上海星梦剧场的握手会会场观察,SNH48粉丝男女比例大略有3:7,据SNH48粉丝表示,SNH48粉丝总体男女比例应该是4:6),这和SNH48粉丝卖CP关系很大。所以,AKB48在女粉丝上整体不如乃木坂46。
除了乃木坂46,作者还考察了日本偶像发展现状。在日本,偶像正在迅速成为日本年轻女性的理想榜样。年轻女性以偶像的身份开始职业生涯已经变得很随意,甚至得到了高等教育机构的支持。作为从事爱情劳动的业余爱好者,这些年轻女性在不断发展的行业中仍然扮演着偶像的角色。所有这些活动都融入了偶像体系,因为这些偶像粉丝表演者为舞蹈做封面,为歌曲做广告,增强了对偶像的兴趣,并且他们自己在业余和职业背景下都扮演着偶像的角色。AKB48和他们之间的界限正在模糊,越来越多的地下偶像女团出道,也有一些中学学生先加入48系女团,经历一边担任女团成员一边上学的日子后,直接毕业考取大学(例如乃木坂46的市来玲奈,2014年毕业后直接考入早稻田大学),或者不毕业直接考进大学,例如池田瑛紗就考入东京艺术大学,一边读书一边演出。毕竟天赋好的女生希望能跟桥本环奈一样在偶像团一飞冲天,天赋一般的女生就希望在AKB48这些团得到培养,这些都是情感消费背后文化工业体系的一部分。
和慈善事业
本书最让我感兴趣的是第十一章,分析的是AKB48在2011年311大地震后到处慰问赈灾以及名人赈灾的优劣性。作为所谓的“国民偶像”,AKB48的成员希望通过履行公共服务,特别是在国家危机时公开表达悲痛,来确认他们在国民社会中的地位。虽然依靠着偶像和粉丝的联盟,AKB48一定程度上抚慰了灾难后的日本人情绪,但是作者从中感受到AKB48巧妙地通过这一安慰举措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偶像人气。例如,作者从AKB48的纪录片(我估计是2012年的《AKB48纪录片:演出继续》)中发现,AKB48的纪录片从不允许观众看到和感受那些直接受到灾难影响的人的痛苦。相反,它用偶像代替受害者,相机凝视的对象不是破坏本身,而是破坏在偶像和她的凝视中体现和具体化的方式。情感的强烈物质性体现在偶像忧郁和含泪的表情中。作为一个苦难的奇观,这位偶像对灾难的反应意在引起日本观众的共鸣,通过偷换主体,AKB48将偶像放在纪录片的中心,观众相较于灾难本身更关注偶像。除此之外,在表演的时候,偶像的眼泪与帮助和支持社区的情感诉求混为一谈,偶像为他人哭泣,但在这里,她的行为不仅仅是希望粉丝为表演者提供关心和支持,而容易被视为像古代专业哀悼者,拿钱哀悼,这些人容易被视为不真诚、机会主义的“安慰剂歌手”,AKB48的成员也有被视为“安慰剂偶像”的类似危险。随后对真实性的需求也是对他们为爱而劳动的需求,这种需求以特定的方式被估价。作者从AKB48参与311慈善活动出发,以“名人参与慈善活动”这一更广阔的视角指出媒体上名人宣传的激增或许反映了公共领域的削弱。随着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在名人身上,名人成为影响和认同的对象,观众越来越多地被质疑为粉丝和消费者,而不是公民。粉丝,可能对名人的活动比对他们倡导的慈善事业更感兴趣,这使得一些学者批评道:“名人倡导即使不是积极推动,也与后民主政治形式紧密相连,公民的实际参与程度最低”。基于这些观点,作者批判性地指出,在事件中,日本偶像的作用不一定是提高人们对这场灾难的认识。AKB48偶像只能动员他们的粉丝网络进行慈善捐赠。就像他们在广告中销售商品和服务一样,他们也让粉丝参与到确认他们作为粉丝或支持者身份的行动中,而不是从慈善的本意出发,让公民去体会受灾者的悲惨经历,形成公民必要的同理心。尽管AKB48的慈善捐款和活动无疑有助于筹集资金,促进东北地区的复苏,但它们也提升了AKB48形象。随着名人和偶像为多家企业赞助商代言和推广商品和服务,慈善只是另一种宣传形式。在名人参与慈善过程中,慈善和自我提升在今天的区别也在消失。
在全球
作者最后从全球视野,分析AKB48在海外的地位以及日本文化输出的结果。AKB48在东亚国家非常成功,JKT48已经成为印度尼西亚的国民女团,已经和AKB48本部脱钩的SNH48在偶像产业并不发达的中国也可以保持一定的人气。如学者指出,偶像是一个“品牌”,代表着“城市富裕的生活方式”,偶像音乐和电视是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的信息载体,经济快速发展的亚洲国家中的学生和年轻劳动人民发现这种生活方式有吸引力,并与他们自己不断变化的生活相关。因此,不仅日本偶像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流行,制作人和推广人之间的合作也导致亚洲偶像以日本偶像为模型。但是日本偶像在亚洲的强大吸引力和影响力背后存在着强大的政治力量作为推动,日本电视节目和日本电视剧经常占领很多旧日本殖民地地区的电视(甚至连中国引进日剧最多也是90年代到00年代初期),而日本政府也试图通过偶像将日本文化推广到整个亚洲,例如从AKB48移籍到JKT48的仲川遥香就作为日本和印度尼西亚亲善代表受到德仁天皇和雅子皇后会面接见。而在21世纪后韩国文化崛起,日韩的竞争也成为东亚文化输出的主旋律。在日韩之后,东亚地区的其他国家,越来越多地在媒体和流行文化方面树立自己的品牌,日本文化输出效果也不如过去。
作者在这一章专门关注了日韩偶像闯美的不同结果:AKB48并不成功,而BTS和BLACKPINK相当成功。这一结果是由于诸多原因导致的。韩国偶像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接近北美的风格和声音标准而产生的,这有助于她们的顺利传播,日本偶像则一直被理解为某种程度上的“不同”。这种差异,无论是真实的还是想象的,已经成为“跨国流通中关注的问题。除了作品本身的问题,如上文所述,日本偶像成功离不开多种媒体平台同时出现表演形成互文和曝光度,在日本,由于本地媒体排他性策略限制外来音乐和其他艺人的发展,偶像可以一家独大,但是闯美之后就缺少这种技术优势进行推广,而第一次在偶像媒体商品体系外看偶像,一个人并不比任何其他媒体表演者或个性更了解或关心她们;她们没有亲密接触。相反,人们严格地将这位偶像视为歌手或舞者,与世界其他地区所谓的优秀表演者相比,她显得不足。因此AKB48在欧美很难获得主场优势,自然想打入欧美市场就很困难了。
相较于前二个技术性问题,第三个问题是根本上限制日本偶像出海的因素。相比于偶像,日本动漫在欧美更加大获成功,漫画、动画、游戏都风靡欧美,这是因为从日本到世界的大部分输出都是“没有文化气味的”,一种文化上没有气味的产品是“一个国家的身体、种族和民族特征被抹去或软化”的产品。在一种东方主义的视角中(参考萨义德的叙述),日本是一个长期以来在大众想象中与性别差异和越轨行为联系在一起的国家,在西方进步主义者看来,日本男性很多都是性变态,经常冒出变态杀人犯。因此很多带有现代日本文化风格的产品,从偶像到各方面,都很难立足欧美市场。
日本偶像最大的问题在于,其外表是“可爱”,而不是“迷人”或“性感”。尽管日本评论家称赞偶像的可爱,这使他们变得平易近人和“可爱”,但这种审美观困扰着日本以外的许多评论家。K-pop偶像苗条、健美、暴露的身材与北美流行天后的身材相似,更得到欧美观众的喜爱;J-pop穿着可爱服装的偶像似乎有些奇怪,不得欧美观众的喜爱。由于日本女偶像的可爱风和与许多关于日本“他者”的言论一致,日本偶像的差异很快就与性变态联系在一起。欧美进步主义评论家对AKB48的抨击就很严重,例如,英语媒体对涉峯岸南剃头事件的反应并不是这个制度是残酷的,而是男粉丝是性变态,女偶像是性剥削。如果日本被打上偶像国家的烙印,那么这可能很快就会转变为日本被打成对女性进行正常性剥削的国家。因为年轻人与偶像联系在一起,日本被进一步打上了对儿童进行正常性剥削的国家的烙印。
相较于日本,韩国的“女孩产业”和“女孩力量”被视为国家的生产力。一方面,女孩的身体被制造成文化内容并转化为经济价值观,另一方面,女孩偶像作为文化内容的价值观作为国家文化资源得到进一步积极推广,在韩国,女孩的社会地位正在从父权欲望的性对象转变为爱国民族主义的代理人,能够在全球文化战争中为国家带来胜利。尽管如此直白地剥削偶像,但是韩国偶像逃脱了日本偶像的负面批评。虽然有李胜利事件这种刑事案件,但似乎很少有人认为被称为“偶像共和国”的韩国存在国家问题,K-pop偶像的“成人”和“成熟”外表似乎符合人们熟悉的期望,因此逃脱了广泛的批评,日本偶像就一直被视为性剥削的对象而备受批评。、
本书是一本英语为母语的、研究AKB48的著作,以在日本的美国人的视角观察AKB48的特点和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在粉丝视角之外增添了人类学研究视角,尤其是媒体和情感经济学在AKB48的作用。2023年,在成团即将20年之际,AKB48又走向何方?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