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预制菜的市场主要集中在B端,据相关数据显示,B端市场才是预制菜的重头戏,2021年贡献了1800亿元的份额,而C端才仅仅贡献了400亿元。虽然预制菜在在C端市场有很大的野心,但奈何C端消费者对其保持谨慎的态度,市场反响一度非常平淡。
而预制菜在面对C端市场时,自身也存在很多问题。
1、首先是单价高的问题,目前市面市场上的预制菜,一份半成品净菜的价格是8元-20元;冻品预制菜的家常单品价格从20多元到50多元不等,大菜、硬菜的单价在百元左右。这样的价格都快赶上中小城市大部分餐馆同等菜品的价位了。
【资料图】
2、其次是市场渗透率的问题,根据相关数据,目前,预制菜的主要消费者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市场渗透率只达到了10%左右。可见,目前预制菜在C端市场的接受度并不高,要想扩散到全国的话,还得很长的一段渗透时间。
而最根本的,还是预制菜在C端市场的表现并没有鼓吹的那么好,不管是从口味还原度、性价比还是购买的便利性,预制菜都远没有达到消费者的预期。虽然在C端市场表现不佳,但在B端,预制菜却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近两年,由于疫情的影响以及房租水电等固定成本的上涨,餐饮行业面临着“降本增效”的迫切需求。对于餐饮行业来说,想要降本增效,就得走上工业化之路。而预制菜,就是现阶段餐饮行业工业化的最终形态。大的连锁餐饮店为了保持品质的稳定性,减少人工成本、加快出餐速度,早就开始铺设中央厨房来制作预制菜。
而中小餐饮店,在外卖业务逐渐占比大的状况下,也开始向专门做预制菜的企业购买相应菜系,以减少成本、提高效率。。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口味稳定的快餐已经成为大部分打工人的选择,顺应这个趋势,餐馆利用预制餐来保证出餐速度和一致口味,反倒能把生意做的稳定又长久。在B端,预制菜帮助餐馆提高了效率,并且降低了人工成本,在菜品的成本和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餐馆也通过降本增效比之前获得更多收益。所以,预制菜在B端市场还是很有前景的。未来的预制菜,要想在B端和C端市场双管齐下,就得在产品的研发上下功夫,如何提高性价比是预制菜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
根据《中国烹饪协会工作规划》,2021 年日本预制菜的渗透率已经达到 60%以上, 而我国仅有 10%左右。日本的渗透率远高于中国,主要系:
1、日料口味相对单一,饮食种类较为固定导致,预制菜品可以满足日常饮食的大部分需求;
2、日本国土面积 较小,冷链物流覆盖率高,容易形成集中度高的局面。
3、标准化程度:日餐的加工较简单,多 为烤、炸等方式,因此制作的标准化程度高于中餐;中餐的烹饪方式多样,炒菜、蒸菜、 炖菜等层出不穷,相较之下菜品标准化研发难度更大,预制菜企业难以覆盖多个菜系,行 业渗透率不及日本。
相较日本,我国具备更大的人口规模优势,国内企业成长空间广阔。我国人口众多,2021年总人口 14.12 亿,为日本总人口的 11.21 倍,提供了更大的餐饮和家庭消费市场,预制 菜市场天花板理应更高,有望催生更大收入规模的龙头企业。
我国B端市场起步更早,C端需求仍需培养。根据欧睿的数据,2021年日本市场预制菜2B与2C的比例为6:4(销量口径),渠道结构更加均衡,中国预制菜2B与2C的比例约8:2(收入口径)。我国B端的预制菜土壤已经相对成熟,连锁餐厅、团餐及中小餐厅等渗透基本完成,餐饮企业是目前最主要的销售渠道,C端需求仍需继续培养,后续或有更多的渗透。过去,定位C端的企业需承担消费者教育的职责,经营难度体现在:1)需求端,C端消费者需求多元,口味喜好日新月异,企业需紧跟市场趋势推陈出新,保持较快的新品更新频率;2)供给端,可能存在一系列的供应链问题,如需求点分散、运输成本较高等,销量难以突破瓶颈。
疫情期间完成天然的消费者教育,产品推新与营销创新或为破局之道。需求侧,疫情期间居家场景的消费显著增加,后疫情时代生鲜电商蓬勃发展,预制菜逐渐占领消费者心智。供给侧,新品牌大部分选择主攻门槛更低的C端,互联网的盛行助力宣传方式多元化,近期企业的营销手段渐趋灵活。产品端,珍味小梅园推出酸菜鱼、惠灵顿牛排等特色菜,信良记开发出麻辣小龙虾等菜品,创意新品层出不穷;营销端,商家积极拥抱社群营销及直播渠道,或将进一步强化C端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成为C端发展的破局之道。
目前,社会大众对半成品菜了解较少,许多人尚未使用过此类产品。随着消费习惯被逐步培育,半成品菜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当前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对于饮食品质的要求却未降低,在消费升级潮流的推动下,消费者对于绿色、健康、美味的食品需求大幅提升。半成品菜能够契合消费者对快捷方便食品需求,提供高质量食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中国饮食口味多元,下游需求较为分散,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未必能有绝对龙头出现。纵览速冻行业,预制菜尚处初创期,参照处于成长期-成熟期阶段的速冻米面赛道,龙头千味央厨/三全分别专注于油条/水饺,专业化分工或为预制菜企业的破局之道,相关企业在自己的优势品类不断做大,实现差异化竞争。我们认为,广阔的国内市场足以支撑单品类公司的成长,专业化分工逻辑通畅。长期视角下,行业内或将呈现以品类为聚集单位的整合局面。
中短期看,口味较重、还原度高、处理复杂的品类需求会率先增长。早期预制菜品销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包括:1)重口味程度:酸菜鱼、麻辣小龙虾等产品口味较重,附带成瘾属性,在全国范围内均有受众群体;2)口味还原度:通常情况下,肉菜的口味还原度天然高于鱼虾类,由于火候、油温、油量的掌握难度,水煮类产品口味还原度高于油炸类,考虑到消费者关于品相、品质的要求,目前的预制菜品以蒸菜、肉菜为主;3)处理难度:在早期的选品逻辑中,手工制作程序复杂的品类更佳,B端餐饮企业将前端处理环节往第三方专业预制菜企业转移,工业化成本更低,C端家庭消费者也可以在家烹饪复杂菜品。
长期看,加工深度影响食材的应用场景,核心竞争力在于口味的还原度。不同的产品加工深度不同,使得菜品的应用场景有所差异,如黑鱼片主攻B端,帮助后厨节约前端处理的时间,后续厨师可通过不同的调料及工艺,烹饪出该餐厅特有的口感和风味,成品酸菜鱼主要运用于C端,符合懒人经济的需求。食材种类、加工方式和工艺配方均会影响菜品的口味还原程度,蒸菜、肉菜的还原度天然较高,同时研发体系的完善和工艺配方的优化(如解决水产类菜品腥味较重的问题)可助力企业实现突破、提升口味还原度。
欲了解更多预制菜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预测与投资研究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