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4月14日消息(记者王祎萍 实习生杨煜婷 陈奇菲)电动自行车又被称为“小电驴”,因其体积小、好停放、出行便利、费用低廉等各种优点,逐渐成为群众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但同时,电动车乱停乱放、入户充电、驾驶人违反交通规则、非法改装等乱象屡见不鲜,由此导致不少交通事故。“小电驴”如何管,成了不少地方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为规范电动自行车登记管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陕西省制定了《陕西省电动自行车登记管理规定》,要求电动自行车经注册登记并悬挂号牌后,方可上道路行驶。该规定已于近期正式施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给“小野马”套上“缰绳”

为出行安全添份保障

自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实施后,电动车被细划为三类: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三者均有严格的判定标准。电摩、电轻摩属于机动车,需要上牌方可上路,市民对此尚可理解。如今,属于非机动车的电动自行车也要上牌,不少市民对此表示不解。

“我之前有个老车,没有牌照,排队排了一年都上不了牌。我还打12345问车没法上路咋弄,人家说新规要求必须上牌。”市民康丽慧摸着自己新买的电动车说,“后来听说新车可以短期不用挂牌,我才以旧换新,买了现在这个车,平时就接孩子、买菜用用,车速也很低,怎么就非要上牌呢?”

其实,上牌相当于给电动自行车进行“实名认证”,既便于车辆管理,又能对驾驶人形成约束。因电动自行车轻巧方便,许多家庭将其作为日常首选。但随着使用人数增多,骑车人乱停乱放、闯红灯、逆行等问题时有出现,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

“前几天在人行道上走,一辆电动车从背后撞到我,还没看清人脸,对方就骑走了。”说起自己的遭遇,家住西安南郊的刘蓉愤愤不平。但由于肇事车没有牌照,她觉得要找对方太麻烦,便没有报警,选择自己承担这次事故的全部费用。

因为难以追溯,没有“实名认证”的“小电驴”就变成了“脱缰”的“小野马”。无牌电动车发生事故后,一旦驾驶人逃逸,想找到无异于海底捞针。

而《陕西省电动自行车登记管理规定》的制定施行,相当于给“小野马”套上“缰绳”。该规定要求,电动自行车经注册登记并悬挂号牌后,方可上道路行驶。一旦电动自行车有了车牌,每辆车上牌的时候都会留下车主身份信息。事故后,就算驾驶人逃逸,民警也能根据车牌快速找到肇事者,既能加快办案速度,也能保障受害者权益。

“经常上下班走在路上看见电动车横穿马路,有些甚至在西安二环中央骑行,安全隐患特别大。”车主李瑞对电动车主不遵守交规的行为深恶痛绝。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电动车主不遵守交规情况比较严重。4月10日早上,记者在西安市北郊凤城八路与明光路十字路口看到,一些电动车主横穿马路、逆行,十分危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期交警部门已针对电动车驾乘人员不佩戴安全头盔及闯红灯、逆行、随意穿插行驶等违法行为,在西安市范围内设置180余处执勤点位,采取现场纠正、教育学习、考试答题等形式开展治理。同时,交警部门将联合教育部门通过“警校家”联动,会同快递、外卖行业落实“警企”协作,全面深化教育引导,推动电动车安全文明管理成效提升。

让“小电驴”不再为“电”冒险

小区应有作为

2021年8月1日《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正式施行后,电动自行车违规上楼、乱接电线现象有所改观。但在一些小区,电动自行车进电梯、占用消防通道、“飞线充电”等乱象依然存在,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3月27日,西安消防接群众报警称,一小区居民楼内电动车爆炸引发火灾。据了解,此次火灾系电动车充电不当,导致电瓶爆炸,引燃楼道内停放的其它电动车及堆放的杂物。

居民安全意识固然需要提升,但居民充电需求更加亟待满足。一些小区尤其是老旧小区电动自行车数量多,但集中停放场所和充电设施没有或者不足,因此居民只能冒险上楼入户充电、“飞线”充电。

“以前入户充电、扯线充电的很多,现在小区专门设置了充电桩,大家有地方充电了,也就不冒那个险了。”市民李玉娥女士说道。

因而,只靠一纸规定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小区更应有所作为,通过疏堵结合管理,让“小电驴”不再为电冒险。

当前,不少小区都在探索建设集中停放场所和充电设施。比如西安湖畔嘉园小区为解决电动车乱象,在小区空地上施划了可容纳百余辆电动车停放的车棚,并在车棚内安装电动车充电设备。因为距离单元楼较远,“飞线”充电基本不可能,加之充电设备充足,居民并不需要舍近求远入户充电,真正做到了小区内电动车与居民人车分流。

在合肥经开区莲花社区尚泽大都会小区单元楼内,如同监控般的电动车防入户系统24小时监控着电梯,一旦有居民推着电动车进入电梯,电梯会立刻下达“逐客令”。电梯门无法合门,无论按哪个楼层的按钮,电梯都处于停运状态。电动车防入户系统的引入,有效防止了“电动车上楼”现象的发生。

但是仅靠小区管理是不够的,还需各方多管齐下。

“现在小区的住户复杂,单靠物业进行电动车管理存在很多阻碍,如果消防、城管、物业等力量介入小区管理,实现联防联治,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对于小区电动车乱象,陕西省社科院专家王晓勇建议道。

少一次“改装”

少一分危险

一辆电动车的配置越好,车辆用起来就会越得心应手。于是,有些人会选择将车辆原有配置进行改装。这一改,便可能改出祸端。

2022年6月30日,陕西铜川一辆两轮电动车因非法加装雨篷阻挡了驾驶人视线,导致驾驶人观察不周,追尾一辆停靠在路边的大货车。在事故现场,民警发现两轮电动车车头“钻”进货车底部,加装的雨篷严重变形,所幸驾驶员张某某并未受伤。

“给电动车加雨篷是较为常见的电动车改装现象,但此行为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一是阻挡电动车驾驶人及其后方车辆驾驶人视线,容易造成事故发生;二是如遇恶劣天气,容易出现电动车失控的情况。此外,一旦发生事故,雨篷上的钢铁构件可能会对驾驶人造成伤害。”陕西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民警张永锋介绍道。

因此,电动车驾驶人一定要加强安全意识,不管是改变电动车主要参数,还是改变电动车外观,这些行为都不可取。

除自行改装外,部分电动自行车销售商家也存在销售超标电动车、不合格电动车、非法拼装、改装、篡改电动自行车等违法行为。2022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了电动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电池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共对262家企业生产的295批次产品进行了检验,发现62批次产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为21.0%。

电动车安全关乎着驾驶者的生命安全。相关经营者应依法依规销售符合“新国标”标准、经过3C认证的合格电动自行车,切勿触碰法律红线。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行业的监管力度和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规范电动车行业市场经营秩序,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小电驴”急需“大安全”。正如张永锋所言,由于部分电动车驾驶人不遵守道路行车规定,时常出现电动车随意变更车道、横穿马路等交通违法行为,造成电动车安全事故高发,因此提升电动车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他表示,目前警方着力在重点时段,对重点人群进行路面劝导、查纠和教育。相信通过多方努力、精细治理、疏堵结合,“小电驴”们都能持证安全上路、规范有序停放、合规合标买卖,实现电动车与行人、汽车“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

“无论是给电动车挂牌照,还是进行电动车专项整治,都要坚持维护群众利益这一初衷。政府应该把握好利民这一出发点,寻求各部门之间的联防联治管理办法,谨防个别部门为了从中收取油水而乱管乱治。”王晓勇补充道。(文中部分采访者使用化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