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出台的《深圳市极速先锋城市建设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2023年底前,深圳将实现“双千兆、全光网、1毫秒、万物联”网络建设目标,打造国内第一、世界领先的极速先锋城市。记者采访了解到,深圳在建设智能杆机器人上已有创新模式落地,“一网统管”的“智慧城市深圳样本”正从城市感知方面积极助力极速先锋城市建设。

智慧杆越来越“聪明”


(资料图)

“请勿践踏草坪”这样的温馨提醒,在公园随处能听见,而南山区松坪山公园的广播则大不一样——当园内的智能杆机器人捕捉到游客进入草坪等行为,根据边缘计算的实时分析判断,可播放相应的语音提醒。根据输入算法不同,智能杆机器人还能识别包括翻越栏杆、随地吐痰、高空抛物等多种不文明行为,甚至在识别到有人起冲突时,机器人还能变身“和事佬”进行“劝架”。

据了解,松坪山公园的智能杆机器人与普通多功能杆有着明显区别,每根杆都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机器人,拥有着“大脑——边缘计算”,统辖管理着“嘴巴——语音播放”“眼睛——多功能摄像头”“耳朵——语音收录设备”等挂载设备,为城市管理和生产生活提供更多支撑。

而这套“大脑”还有自进化能力。每天都在学习和成长。“一开始这批智能杆的事件识别准确率只有85%左右,随着越来越‘见多识广’,它们越来越聪明,现在准确率接近95%,能实现的场景也越来越多。”智能杆机器人工程师郑宝智表示,“多杆联动”采集到的数据通过边缘计算自主判断,可以有效辅助管理人员做出决策,对优化城市空间资源,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政策机遇带来行业利好

根据《行动计划》,在2023年底前,深圳水电气物联网感知终端数量超过900万,要打造20个多功能智能杆应用示范项目,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上先行先试。

政策的“春风”对智能杆的建设主体带来了机遇。记者了解到,深圳一批本土企业在智能杆机器人领域已掌握核心技术,产业链在国内处于领跑地位。由深圳奇迹智慧网络有限公司负责建设的松坪山智能杆机器人,已在放眼于探索如何降低智能杆机器人的建设成本。

“70%的智能杆可以通过改造原有灯杆来实现,加载智能舱硬件之后就能变成机器人,无需挖掉重新建设;20%的关键路口可新建功能更强大的机器人;10%的特殊场景可以布置水域救援、高空监测等专项杆。”该公司董事长傅东生表示,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更新迭代,已有的智能杆并不用拆除,只需更新算法就可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实现一杆多用、一杆多能。

数据安全应受到重视

深圳市工信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深圳已累计建设智能杆超1.5万根,按照规划,将实现主要市政道路以及重点园区、社区等智能杆全覆盖,在2025年底达到4.5万根。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建设数字经济核心区”。报告在提及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时,提到开展“极速先锋城市建设”行动,新型基础设施投资超1100亿元。

“该工作已纳入市政府全年重点工作,将依托市工业及新型信息基础设施项目指挥部办公室,加强各区各部门和各实施主体驻项目单位的协调联动,推动各项具体任务落细落实。”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信息基础设施处负责人叶迅锋表示。

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院长助理蒋昆表示,未来城市将对网络感知体系要求很高,对依托智能杆建设物联感知网络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像深圳这种超大型城市,未来城市的治理不可能只依靠人力,要规划好智能杆机器人的建设,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适度超前’,下好先手棋。”

深圳市都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董威则强调,智能杆等平台在协助城市治理的同时,也存储和传输了大量的数据。因而数据安全尤为重要。“要强化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把安全贯穿数据供给、流通、使用全过程,为智能杆行业划定监管底线和红线。”

(图片由深圳奇迹智慧网络有限公司提供)

推荐内容